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招聘演义

作者:首席招聘官来源:2014年第三期 总008期时间:2014-09-26
摘要:无论是APP招聘、微博招聘,还是微信招聘,都不会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结,还有很多可能性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技术的推动以及智能手机的推广普及,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81%的网民是手机用户。另据GMIC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趋势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的移动流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流量增长81%,预测今后几年还会保持年增61%的进度。
  移动技术以及移动化融合趋势,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布局,许多大企业、招聘网站也开始实施或提供移动化招聘策略。
  
  大步迈向招聘移动化
  
  事实上,用户对于移动设备的需求已从基于网络连通性的基本通信需求,转向基于网络功能与用户生活形态的多元化体验,转向生活、工作、商务、娱乐以及产业信息化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信息、娱乐消遣;通过移动应用找工作、通过微信微博进行社交……不断涌现的互联设备和移动应用,令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给予人们更多更好的移动体验。
  面对这些变化,企业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迈向移动化。如果你还守在传统的招聘渠道中,不去学习这些更为智能化和更紧密联系世界的招聘新渠道,你将会输掉人才战。移动互联网让找工作变得更加自由,在旅途上,或在度假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手机找工作。如果求职者通过他们的移动设备申请工作,你的企业招聘官网及移动应用的申请渠道最好能满足这个需求,并且很容易操作。如果你过于落后,你企业的明星员工甚至都会很快被别人从眼皮底下偷去。
  与人力资源内所使用的很多技术创新相比,移动设备非常有可能将在所有内部及外部受众及利益相关方的掌握中。这为快速采用及接受基于移动设备的人力资源功能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用户不再过分担忧手机流量、网络信号和速度的问题,候选人通过手机申请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容易。通过手机Web页面、招聘App、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候选人能很容易找到招聘信息,并发送简历申请——这些行为还具备足够的私密性,无论对主动求职者,还是被动求职者都适用。手机移动招聘也将进一步简化企业的招聘流程,让它变得更快捷、更友好。
  
  App招聘就像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
  
  在招聘移动化方面,企业最先想到的是招聘APP,有的企业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招聘APP。当然更多的是借助第三方招聘平台的招聘App。很多手机APP客户端不仅可以实现职位搜索、掌上求职管理、简历编辑等功能服务,还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如薪酬查询、加入企业粉丝团等。而APP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其功能性、体验性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APP客户端进行招聘,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使用特点,符合求职者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求职的需求,在应用操作和用户体验方面都要大大优于PC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和浏览器。招聘网站应用软件App能够帮助求职者随时掌握职位动态,提高求职成功率,因此其用户黏性和使用率相对较高。利用APP进行求职招聘,也可以有效改善招聘企业和求职者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手机终端融合社交网络招聘模式,更是受到了新一代求职者的青睐。
  不过利用APP开展招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方说,APP需要下载安装后才能使用和体验到APP里面的东西,它会阻挡那些没有使用APP的用户——APP招聘基本忽略了那些被动求职者。对于移动用户来说,他们的手机容量和界面有限,同类型的APP一般不会装太多,所以手机桌面是竞争非常残酷的战场,很多知名招聘网站的APP都很难分得一席之地,更何况于企业的招聘APP。
  
  微博招聘,140字的尴尬
  
  除了招聘APP外,很多企业也习惯使用社交媒体来进行招聘。一方面是因为社交媒体拥有海量的用户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利于信息以几何级速度进行扩散传播。
  在国内的几大社交媒体平台中,微博是最先和人才招聘擦出火花的,很多企业都借助微博来发布招聘信息。这么做有几大好处:首先,通过微博的展示和转发,企业的招聘信息能传达到更多潜在候选人那里;其次,企业能及时得到求职者的反馈信息,加强了与求职者的互动;再则,候选人的社交网络也在为候选人背书,方便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候选人。
  当然通过微博招聘也有些许弊病。一是因为微博有字数限制,百多字的招聘信息很难传达出企业的诉求,求职者也很难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简历。虽然有长微博可以利用,但是求职者想要了解更多信息,需要跳出,流程会相对复杂;二是因为是社交平台,对于供求双方,都存在很多潜在风险,比如从企业角度看,只能在微博中发布有关企业情况的基本信息,涉及薪金、待遇、福利和公司内部情况等比较敏感的内容较少,同时对决定人才去留关键的信息不会表达得太明确,以免将企业的各项体系制度泄露出去……这些局限性,使得微博更多扮演着一个营销宣传的角色。
  5月23日,微博正式上线了“微招聘”的产品。期望凭借微博社会化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人才解决方案。不过随着微信的兴起,微博的活跃度相较以往有了大幅的下降,它是否能发挥作用,还有待观察。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