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品牌高管逆势流动

作者:《首席招聘官》来源:2014年第三期 总008期时间:2014-09-26
摘要:车企频繁的人事变动以及高层有违常规的逆势流动,让业界豪车品牌之间又将再起波澜。

7月,随着宝马中国市场副总裁朱力威的离职,宝马体系中已经有五位副总裁在一年半内离职出走。在朱力威之前出走的四位副总裁如今都已加盟到竞争对手的团队中,其中三位选择了属于第二梯队的豪车品牌。

而在过去一年半中还有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十位高管从德系三强跳槽到二线豪车。这些副总裁在原东家效力的时间在5到12年,且都主管市场、营销及销售等重要部门。
在这些高管跳槽的热潮背后,实是豪车品牌之间在不断上演互挖战和挖角战。而二线豪车对现有的豪车格局也带来了冲击,豪车品牌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竞争激烈。也进一步验证了业界聚焦的趋势:跨国豪车品牌在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级管理人才流动。
 

高管逆势流动的诉求

豪车品牌高管的逆势流动,表面看来,颇有违反“人往高处走”常理之势。但实际上向二线品牌转移成为了豪车职业经理人一个非常明显的诉求。当“副总裁”已经是企业能够给予的最高职位,二线豪车提供的向上发展的可能性显然更大。这对于高管和职业经理人来说,当他们自身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一线还是二线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一定那么重要,而薪酬也不会是影响他们跳槽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企业文化的契合,再次是品牌影响力及发展潜力,第四位则是为家庭考虑的工作城市的因素。

高管离职的背后以及选择,让人看到了二线豪车更多的发展机会,二线豪车品牌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在加大,其逐渐释放出来的潜力以及给予职业经理人充分的发挥空间。不过,高管的逆势流动也将给车企业界带来很大的冲击。被挖角者未必是输家,抢人才者也不一定必胜。尽管二线看似豪车品牌占了便宜,正在迎接属于他们的春天。但挖角者的风险有时甚至更大于被挖角者,虽然是人才引入,但企业同样要经历人事变动和新政适应,同样也是站在十字路口上。而不同于被挖角企业,二线挖一线,他们的期望更多、需求更大,心态也相对更不平和。
 

二线激进有活力,一线成熟平稳

跨国二线豪强不断引进中国高管,这似乎在预示车企的品牌本土化战略。无论英菲尼迪、捷豹路虎还是雷克萨斯,都宣称对德系三强发起挑战。而挖角这些有着5至12年的豪车管理经验的本土化人才就是挑战的重要一步。在吸纳挖角这些本土化高管之后,跨国二线豪强或许迎来本土化营销的高速发展,不断瓜分中国更多的豪车市场份额。

但在短时间内,豪车品牌之间还会保持“相安无事”的外在局面。无论一线二线,在接纳或失去高管之后都有可能需要进行一段平稳的过渡时间,在这段平稳的时期内,车企业界都需要不断进行内部重组以及调整制定新的战略以适应新高层,在短期内外部产生大的变化可能性不高。待到适应新高层之后,新高层的作用显现出来,车企业界也就迎来一个新的格局,激进的二线将不断向一线挑战,竞争较之以往会更激烈,豪车品牌之间的差距也会不断缩小。

不过二线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还需保持好心态,不要妄想通过引进高层就能一步登天,更不要看轻一线。虽然看似宝马无法提供过去“黄金时代”所带给管理者的光环,形成了所谓的职业“天花板”。在本土人才被密集地挖角后,副总裁们的辞职频率和加盟竞争对手的速度,让宝马、奔驰在某种意义上尴尬地成了为豪车品牌在华发展提供人才库的“黄埔军校”。但这并没有给宝马造成很大的创伤,外界担忧的因为高管大批离开而给宝马带来的人事危机并没有出现,每一位新高管的任命或者与前任的离职公告一同发布,或者很快就选定并向外界公布,而且接任者大多来自企业内部。

宝马的风险平衡让业界侧目。企业离了谁都能转,不会因为几位高层的离开而影响到原有战略的执行。每个重要岗位都有短期和中长期的候选人培训计划,所以一旦有高层离职,很快就能有接替者补缺。这一成熟的体制是二线豪车最想要复制的。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