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褪色的外企光环

作者:《首席招聘官》来源:2014年第一期 总006期时间:2014-01-21
摘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外企面临巨大考验。与此同时,央企、国企迅速壮大,民营企业日益规范,也使得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企都是中国求职者的首选,因为他们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水、培训和出国机会。但是现在,情况起变化了,随着外企的生存状况大不如前,期望在外企工作员工比例也大幅下降,面对着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人才开始出现“倒流”。

2013,外企失落的一年

在过去十年里,民企和外企的地位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对民企的抑制,以及为吸引外资,赋予外国资本特权,都为外企在中国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现在政策转变了,虽然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还在继续,但是将逐步实现对所有资本统一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外企在中国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民企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对于很多外企来说,2013年都不是一个幸运的年份。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这些人们熟知的洋奶粉企业因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进处以高达5.05亿元的罚款;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赛诺菲、优时比,这些本不为人熟知的外企则因一场规模空前的医药商业贿赂整治风暴,走到了前台;还有三星、苹果、星巴克等巨头,又分别因服务质量以及在华定价偏高等原因,遭到媒体的曝光和批评……

与此对应的是,外企在华的营收表现在逐步下滑。在IBM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因为中国国有企业推迟主机和服务器的订货,中国营收下降了22%——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而这也绝非个案,受本土品牌的冲击,耐克在中国的销售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麦当劳三季度在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了3.2%——这已是麦当劳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外企吸引力正随裁员潮远去

外企在华利润的严重“缩水”,让一些外企员工也陷入了“饭碗”难保的境地。为了削减成本,雅芳、惠普、IBM、联合利华等外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裁员。
在世界最大化妆品直销商雅芳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降67%,直接导致雅芳再次发布缩减开支计划,计划裁员650人。虽然裁员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以后是否会波及到中国,尚不得而知。

而在此之前,由于全球PC市场的萎靡及公司业务重组的需求,惠普也宣布了其裁员计划。据惠普中国内部人士爆料,新一轮裁员人数或为中国员工总数的20%。同处PC行业的戴尔据称也向员工传达了一项“自愿离职计划”。IBM计划裁员6000到8000名员工,中国区或不能幸免……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3年国内的总体招聘量上升了约30%,而外企招聘职位数量则下降了5%。最近几年,相对于国企和民企在近几年的“涨薪潮”,不少在华外企薪金依旧“涨幅有限”。当裁员潮愈演愈烈,外企那层华丽的外衣正在慢慢失去光彩。

追求优秀人才,本土企业的机会

跨国企业会员组织CEB曾在2012年做过一次调研,结果显示47%的中国员工更愿意在本土企业工作,而倾向于外企的员工比例只有24%。这比5年前的数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当时青睐外企的员工比例占42%,仅有9%的员工选择本土企业。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说的几点,还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岗位有限,竞争更为激烈,而本土企业很少解雇员工,相对稳定;外企的成长空间有限,本土企业能够带来更快的发展和升职机会……

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的招聘官正在飞速成长,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精于招人。随着本土企业的薪资水平越来越高,对雇主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视,外企长期以来享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本土企业在抢夺外籍优秀人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比方说,谷歌公司管理安卓系统产品的部门负责人雨果·巴拉(Hugo Barra)2013年加盟中国的手机厂商小米公司。华为公司也挖来了爱立信公司的约翰逊(CT Johnson)、诺基亚的赵科林(Colin Giles)和英国政府前首席信息官约翰·萨福克(John Suffolk)。
冯仑曾说,“未来十年将是民企的黄金岁月。”在2014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一点。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