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互联网潮流,做“互联网+政务”的赶潮人

作者:首席招聘官来源:2015年第二期 总010期时间:2015-09-07
摘要:宁波市江东区人社局是“互联网+政务”的先行者,从推进浙江人力社保系统“阳光政务”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到上线“江东人力社保”、“江东医保”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再到携手一览打造浙江省首个微人力资源产业园,江东区人社局都在以实际行动迎接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依托互联网,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高效、透明与便民。

  随着互联网日益影响社会生态,借助“互联网+”模式的东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力推电子政务,建设数字政府,让政府办公和公众办事变得无处不在,并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政府信息和民众信息之间的无缝链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的价值归宿。

  宁波市江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早早地融入了“互联网+政务”的大潮,目前已初步构建了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从推进浙江人力社保系统“阳光政务”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到上线“江东人力社保”、“江东医保”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再到携手一览打造浙江省首个微人力资源产业园,江东区人社局都在以实际行动迎接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依托互联网,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高效、透明与便民。

  携手一览,打造浙江省首个微人力资源产业园

  江东区在人力资源领域近年来缔造了很多个第一,比方说浙江省首个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及首个微人力资源产业园。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它背后的故事。当初创建人力资源产业园及微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初衷是什么?

  胡冬平: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推力。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和高成长性的特点,也越来越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形态。2006年,是宁波人才中介服务行业开始走上正轨的一年,部、省的条例2000年前后就出来了,上海和宁波基本都是2006年出来。2008年,江东区开始在人才政策里面制定了鼓励中介机构引进的“两免两减半”的财政奖励政策,这是全国第一个优惠政策。别的很多地方,对民营机构还有一定程度的打压,我们江东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自己的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推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提高人才开发水平,在全国率先探索产业发展的江东模式。2009年宁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开始筹备,在我们的努力下,筹备中的行业协会注册江东。2010年我们出台了全省第一个行业全面扶持政策,据说在全国也是第一个。基于江东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突出成效,2011年11月,全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会在江东开元大酒店召开,推广江东经验。在大会交流汇报时,我们提出打造集聚区,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的设想,得到时任人社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毕雪融、省人社厅袁中伟副厅长、副市长陈奕君等领导肯定。会议期间,宁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2012年初,省委组织部姚志文副部长到江东调研,江东区委区政府正式提出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计划,得到姚志文部长及时任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伟等领导的肯定。6月4日,江东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区人社局提交的建设集聚区的报告,9月22日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园区一期正式开园,人社部王晓初副部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省人社厅厅长吴顺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等领导参加揭牌开园仪式。这是浙江第一个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2013年4月28日,省人社厅正式批复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为全省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2014年11月,园区也紧跟移动互联时代的脉搏,建设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

  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微产业园的初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打造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中心。建设产业园区,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水平,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会展贸易中心相匹配的区域人才资源配置中心,是江东区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加快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客观要求,也是深入实施“两强两品”战略、加快建设现代核心城区的重要举措。二是建设区域产业集聚高地。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国内外知名机构还不多,服务产品链还不够完整,能够提供高端服务或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优质企业相对缺乏。通过园区建设,集聚国内外优质企业,打造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平台,降低办公和营运成本,形成行业发展规模效应,有利于提升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行业地位,营造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园区的建设还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和集中监管,形成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基地和培育大型机构的助推器。

  宁波微人力资源产业园是在去年年底上线的。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它的运行情况如何?是否达成了最初的预期?

  胡冬平: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企业33家,共发布服务产品展示推介信息800余条,企业关注数达2200家。依托微产业园,建立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微信群。入园开展微招聘的江东企业75家,发布岗位1200余个,且呈现出岗位信息持续更新、岗位任职资格越来越细的态势。8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微雇主页面,打造自身微雇主品牌,并可实现问答互动。截止到目前,求职者关注数达到25万人。

  您怎么评价一览在微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及运维中所作出的努力?

  胡冬平:一览和我们一起建设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政府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开展人才和市场开发工作的很好案列。建设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览不仅提供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深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

  构建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享受互联网的便利

  我们发现江东区人社局在移动化方面一直都走在前列。除了微人力资源产业园以外,还有“江东医保”等微信公众号。我们想了解一下,除了利用微信平台外,江东人社局还有哪些移动化的创新举措?都收到了哪些成效?

  胡冬平:总体而言,我局已经初步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2012-2013年,推进浙江人力社保系统“阳光政务”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统计汇总并公开全局185项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截至目前,总访问量达到32万余次,网上办件达到3000件。推进原江东人事局和劳动局合并,整合各栏目,突出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公众互动等民生栏目的首位性,保证动态实时更新,截至目前网站访问量达到48万人次。依托江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资源,配合于“阳光政务”网上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网建设,江东区人力社保局官方网站上半年网站更新各类咨询信息600余条,回复群众留言咨询件500件,“江东人社”官方微博上半年就接收到粉丝咨询、建议和表扬信息180多条。

  2012年起就相继上线“江东人力社保”、“江东医保”、“江东人才服务”等局本级和局属单位官方微博,2014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开通“江东社保卡中心”、“江东梦翔”、“江东人事招考”、“江东社保”等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下半年还启动了手机端的企业职位发布与个人求职互动微平台。目前,全局已发布新媒体服务平台10余个。

  在打造服务联系群众新媒体集群的同时,江东区人力社保局各条线还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之家、企业社保业务QQ群、HR互动QQ群、微信群20余个,畅通政策发布、咨询答疑、对接推介渠道,让人力社保惠企惠民举措通过移动互联连接企业和群众,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此外,还有接口在市人力社保局的社保查询系统、社会保险申报系统、社保卡申领系统等等互联网服务通道。

  现在都在倡导“互联网+”,江东区的这些创新举措,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最佳范例。您怎么看待人社局在移动化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胡冬平:当下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针对当前服务群体年轻化的特征,基于此类人群习惯并乐于接收新鲜事物,且有较强的互动参与意识,而人力社保事业所涉业务非常宽泛,尤其是人才、就业、招考方面,除了在线上做好公共服务之外,规划建设网上政务大厅、社交媒体互动群、官方发声自媒体,能够有效充当践行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民生新载体,通俗点说,就是为了达到“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在移动端咨询或办事带来的便利。

  加强开放与创新,把“互联网+政务”落到实处

  在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关键点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把握的?

  胡冬平:政府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六个关键点。第一,要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第二,要以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资源融合为核心;第三,要以惠民应用为着力点;第四,要以开放创新为支撑;第五,要以新兴产业和创客为培育点;第六,要以建立服务运营体系为保障。

  目前江东区人力资源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和挑战?接下来江东区人社局在“互联网+政府服务”方面还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化和尝试?

  胡冬平:现有的人力资源企业在应对本地企业需求、发掘市场潜力、提供综合服务方面专业性和适应性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寻求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过程中发现,咨询、法务、信息化等领域时常要购买外地人力资源企业服务。

  一、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和阳光政务办事大厅,按照“能上则上”原则,增加更多可实现网上全程办理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

  二、结合正在实施打造的江东区大学生就业“梦翔”计划,目前正开发“大学生梦翔计划app客户端”,形成“淘人才、淘职位、淘补贴”综合平台,实现企业与毕业生双赢。

  “互联网+”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信很多地区的人社局都期望学习江东区的先进经验。最后,您对这些期望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同仁们有什么建议?

  胡冬平: 1、“互联网+”不仅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以我局为例,经过多轮“消瘦”,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个清单目前已经全部公开在网上,全局所有的行政权力事项102项,包含实施依据、实施主体等信息,系数接受群众监督,这将倒逼我们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精简职权,同时也极大增强了我们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意识,消除懒政惰政,所以建议同仁们一定要去顺应历史潮流,做互联网+政务的赶潮人,否则,终究被互联网时代淘汰。

  2、切忌办成“形象工程”。实际上,就我理解,互联网为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各项创新工作就会自发形成,一些地方政府对“互联网+”的概念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仅仅将其视为完成任务、应付群众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不利于我们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不利于重塑脆弱的政府公信力。因此,我觉得一方面需要依托互联网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功能,实现有限资源的重新配置,让用户去选择服务,另一方面,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信息更加公开,真正实现政府的廉洁自律和自我约束机制。此外,我们还能够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掌握公共服务的供需状况,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