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奖励和惩罚皆已失效

作者:首席招聘官来源:2012年第一期 总001期时间:2012-09-11
摘要:当胡萝卜加大棒这样的外部激励措施已经无法驱动员工更努力地工作,也许你该为企业装上驱动力3.0系统了。

    Encarta是微软在1993年推出的一款大百科全书产品,算得上“微软最畅销的电子百科全书软件品牌”,不过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了。2009年,微软关停了它的所有业务。而它当时的竞争对手,2001年才上线的维基百科(Wiki),现在却依然风生水起。在不过11年的时间内,全球已有282种语言版本,突破1900万条条目。更难能可贵的是,总共有超过2960万人参与编辑,总编辑次数超过10亿次。
    我们通常把驱使人们工作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驱动力1.0版本是源自生物冲动,人们为了求生,不得不工作;而驱动力2.0版本则是源自外在动机,人们为了寻求奖励、避免惩罚而工作——驱动力2.0是我们现在流行的版本,几乎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提高成绩、提高生产力、鼓励追求卓越,就得奖励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然而驱动力2.0在Encarta身上似乎完全失效,而应用在维基百科上,则更显荒谬——人们究竟从维基百科上得到了什么奖励,会让他们如此乐此不疲?
    基于这一案例,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的新书《驱动力》提出了所要表述的观点——驱动力需要全面升级——在保持基线报酬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安装驱动力3.0!

 

驱动力要全面升级

 

    奖励好的,惩罚坏的,这本无错,不过它有一个假定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像机器人一样的最大利益追求者。同时,它还在暗示着“工作本身是没有意思的”,人们是因为奖励或者惩罚才拼命地工作。但是,果真如此么?
    平克将奖励比喻成咖啡因,它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慢慢地它的效力变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更糟糕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会扼杀创造力,滋生短视思维,降低人们对持续这项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他观察到维基百科及开源技术开发者,“人类有发现新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以乐为本的内在动机驱动着他们去学习、去创造——这就是他所认为的驱动力3.0。不过他同时也意识到这种驱动力相当脆弱,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生存。

 

推算型和探索型

 

    在职场上的学习和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家们将它归纳为推算型(Algorithmic)和探索型(Heuristic)两类。推算型工作是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的工作;而探索型工作并没有现成的指令、规则和方法可以依循,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的工作。外部奖励加惩罚的方式,适用于前者,对后者则具有破坏性。平克提出,对于探索型工作的奖励,要注重非物质奖励,同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越注重细节越有效。
    平克还特别强调了基线报酬。基线报酬是指基本工资、劳务费、福利及一些额外的收入。如果一个人的基线报酬不多或分配不均,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对其处境的不公和对环境的焦虑上,会让其他任何形式的激励都难以收到成效。在书中,他提到I型的报酬支付方式:首先,也是要确保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其次,报酬要高于平均水平,基本工资比有吸引力的奖金结构更能提升绩效,更能增加组织的认同感;最后一点是考核衡量的标准要广。
 
 

自我管理的回归

 

    在书中,平克还引用了“自我决定理论”,指出需要满足人的三种内在需求:能力的需求、自主的需求和归属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三种需求,人们才会行动积极、工作高效、心情愉悦。为此,他区分了I-X两种类型的行为。X型行为是更多由外在激励而非内在欲望推动的行为,它较少关注内在的满意度,而更多关注这个活动带来的外部奖励;I型行为则恰恰相反,它是围绕内在而非外在激励构建的思考方法及生活途径。它的能量来自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自主学习和创造新事物,以及通过我们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驱动力3.0系统更依赖I型行为。为了获得个人成就感,我们需要将我们以及我们的同时由X型变为I型。
    平克随后详细解读了驱动力3.0系统的三大引擎:自主、专精和目的。自主既是自我管理,我做什么我决定。他对照了ROWE(只关注结果的工作环境),提出了自主的四个方面: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团队,同时借鉴科斯林营造自我激励文化的四种方法,告诉人们如何去做到这一点。自主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做自主的个体。
驱动力2.0需要付出,而驱动力3.0需要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专精,才能把一件重要的事情越做越好。工作让人崩溃的原因在于人们必须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不匹配,前者超过后者会让人焦虑,前者低于后者则会让人厌倦。平克提出,专精是一条渐近线,最好的表现永远在下一次。
    在驱动力2.0中,“利润”、“效率”、“优势”等是目的,在驱动力3.0中,并不排斥这些,但是更强调目的的最大化,成为人们的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简而言之,企业要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一个健康的社会或商业机构,是从目的开始的,它们把利润看作是朝这个目的进发的方式,或是取得成就后令人愉悦的副产品。
    《驱动力》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另一种解构,它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我们不断追求管理创新的时候,也许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如何从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员工内心的能量,为企业全速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


驱动力
作者: [美] 丹尼尔•平克
译者: 龚怡屏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
定价: 42.00元
ISBN: 9787300149301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