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快速扩张的招聘策略

作者:殷小永来源:2013年第一期 总003期时间:2013-02-02
摘要:腾讯拥有全球用户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互联网社区,伴随着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腾讯的业务也在迅猛地扩张。一年招聘三四千人,对国内其他企业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近几年对腾讯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在这里,腾讯集团总部招聘总监殷小永先生将和我们分享了他在腾讯的招聘经验。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形容互联网行业,那就是创新和变化。
    我加盟腾讯这四年多来,整个互联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参加分享时,大家都是在听,在记,现在大家都是拿手机在拍照,不一会微博就出来了。
    互联网行业另一个特点就是潜力巨大。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突破了5亿,虽然进入到一个增速放缓的阶段,但是移动互联网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特征

 

    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首先是集中化。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才很多,尤其是北京和上海。我们在招聘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办法在深圳本地找到足够多优秀的人才,而从外地挖人来深圳来,成本非常高。其次是流动性高。互联网行业人才的主动流失率达到9.9%,主要集中在有3年经验的人才。这个行业里的人才的特点是年轻化、高学历、发展机会多。年纪轻意味着在招聘和管理上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常常参加校招,所遇到的违约、拒签——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找到一个更好平台的工作,而是因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理由。
    从招聘的岗位而言,互联网行业主要的需求还是技术类的人才——各种语言的开发。但是腾讯最难找的是管理人才。这也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人年轻、经验少,管理的人才不是特别多。你若想要找一个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干、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普遍都比较高。腾讯在行业里仅处于中上水平。经历过前几年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大潮后,整个行业的薪酬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说明行业的前景不错,这里面想象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从08年到11年,腾讯的人数都是直线上升的。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平均每个工作日入职的人数超过了26人——如果单纯是招26个C++,可能难度还不是很大,但这些人力有研发、产品、测试、运营等等,岗位分类非常细,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08年开始搭建招聘体系的时候,我们认为有三个东西非常重要。第一是结构。招聘不仅是招几个人,我们希望做得更深一些:需要什么样的人,哪些需要资历比较深的,哪些需要比较年轻的……所以我们不停地研究各种模型,希望让整体的人才结构达到合理的状态。
    第二是开源。开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包括发布广告和找猎头;一种是主动,前一段时间,我们从猎头公司挖了几个人来做招聘经理,也是希望能学习猎头公司一些好的经验,能主动挖掘一些行业内比较优秀的人才。
    第三是质量。无论是一年招3000人也好,4000人也好,质量出了问题,对公司都是一种伤害。如何控制人才质量?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是管理好面试官,二是将面试的流程设计得更加科学。我们专门有一个团队负责面试官的管理,还有一个团队负责基础建设:制度流程、IT平台、雇主品牌等等。

 

寻找有梦想、爱学习的实力派

 

    我们的招聘哲学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寻找有梦想、爱学习的实力派”。“有梦想”是指对互联网行业有热情并持续关注,将其作为自己长期的事业来发展;“爱学习”的招聘标准,即有潜力,拥有良好基础素质;“实力派”,并不特指名牌高校,但专业成绩必须优秀,并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对产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太快了,很多公司都以高薪来招揽优秀的人才,百度对技术开发类的应届毕业生能给到年薪25-30万元。互联网招揽人才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比方盛大之前的“牛人计划”,都是传统行业无法想象的。再者候选人本身的个性化诉求也非常多。随着8090后员工成为主流,他们的忠诚度非常低,今天接到Offer来到公司上班,第二天可能就走了。当然他们的选择也很多,企业很难一一满足他们的个性化诉求,所以招聘的难度依然不小。
    我们刚开始接到庞大的招聘需求时,也是采用很原始的方法:投放广告,参加各种招聘会……确实,我们收到了非常多的简历,但是所面试人的经验和能力都达不到业务部门的要求,后来我们停止了这种形式。在与业内的专家和第三方公司探讨后,我们发现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与人沟通的方式,我们投放出去的广告,花出去的钱,更多是集中在10%的主动求职者身上,而另外90%的人根本接收不到你的信息。
    以前人们找工作的渠道很简单,无非就是报纸和招聘网站,但是现在可能不需要挂他的简历,就有人会找到他:微博、猎头、圈里的朋友……所以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到外面去找,其实我们本身就守着一个非常大的渠道。广告依然会投入——我们不能放弃这10%的主动求职者,但是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放在社交招聘的建设上。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渠道的建设:一个是求职的角度,一个是从社交的角度。怎么接触到候选人,怎么将信息传递给他们,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在互联网行业,优秀的人才从来不主动找工作,甚至包括优秀学生。
    一年半以前,我们建立了腾讯的招聘微博,到现在已经有了10万人的听众。当粉丝数达到10万人的规模时,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招募人才、发布信息、与听众互动、建立舆论等等——这是一个与潜在候选人互动交流、拓展雇主品牌非常好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在做国际化的尝试。目前我们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我们每年都会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做一些专场的招聘会。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合作机构